栏目分类
PRODUCT CENTER

盘口是做什么的介绍

你的位置:盘口是做什么的 > 盘口是做什么的介绍 > 刘亚楼在国外闹出误会,场面很尴尬,他却因此精通了一门外语

刘亚楼在国外闹出误会,场面很尴尬,他却因此精通了一门外语

发布日期:2024-12-21 21:59    点击次数:180

#历史开讲#

1954年6月间,苏联民航派代表团来中国办理:“中苏民航”交接手续,“中苏民航”将改称“中国民航”。苏方人员将全部撤回,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民航。

签字仪式结束后,陈毅元帅在东交民巷迎宾馆宴请苏方代表团团长苏联空军元帅热沃隆科夫。空军司令员刘亚楼(1955年成为开国上将)负责接待工作。他是个细心的人,而且自己精通俄语的高手,对翻译工作也要求很严。

头天晚上,刘亚楼把担任翻译工作的同志找来,反复叮嘱:“陈老总是军事家,又是文学家、诗人,给他作翻译可不容易,一定要认真。”

到了第二天,陈毅元帅准时陪同热沃隆科夫由休息室步入宴会大厅,宾主闲谈气氛融洽,陈老总询问了苏军元帅南下苏州、杭州和广州的情况之后,又问道:“不知您喝没喝蛇胆酒?”

由于翻译心情紧张,再加上听不惯陈老总的四川口音,就把“蛇胆酒”给翻译成“蛇蛋酒”了。热沃隆科夫元帅听后感到十分费解。

在座的刘亚楼马上用俄语告诉苏联元帅是“蛇胆酒”,中国有名的药酒之一。经这一纠正,才帮翻译解了围。

宴会结束后,刘亚楼把翻译叫到身边,稍稍批评之后,又以亲身经历教育这位翻译,使他懂得学好外语的重要性。

翻译非常羞愧,又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刘司令员是真正的俄语高手啊,您是在哪里学的俄语?怎么学得这么好?”

刘亚楼哈哈大笑道:“说起来,我学俄语还有一个故事呢!”他是一个性格非常开朗的人,便向翻译讲述了这个故事。

那是在1938年4月,时任抗大教育长的刘亚楼被中央军委派去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可身在异国他乡,一开始就遇到了语言问题。他曾说:“不会俄语真像鸭子听雷,什么也不懂!”

一个紧张的学期过后,刘亚楼等人被送到黑海之滨索奇疗养度假。

这批中国学员去苏联不到半年,俄文水平低,不懂文法,常说些不合语法的错话,有时为了让护理人员听懂他们的话,把手脚都用上了,还弄不清对方的意思。搞得疗养院医生和护士左右为难,哭笑不得。

刚到疗养院,刘亚楼见他睡的床上只有一个小枕头,想再要一个,便指着床上的枕头,用半生不熟的俄语对一位年轻的女护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还举起两个指头,意思是要两个枕头。

可女护士的脸顿时红到耳根了,二话没说,扭头就跑,刘亚楼被弄得莫名其妙。

不一会儿护士长带着翻译来了,态度非常严肃,斥责他欺负女护士。通过翻译才知道,她们以为他说的是一个人睡觉太孤单,要找那个姑娘陪伴,所以把她吓跑了。

这个场面让刘亚楼很尴尬,他听罢头上冒汗,连忙解释,并诚恳地向那位女护士道了歉。护士长和女护士听说明情况,才知道是语言不通引起的误会,都哈哈大笑起来。

但刘亚楼从这次误会当中充分认识到学好俄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定决心要攻克这道难关。

从那以后,刘亚楼就更加刻苦地学习俄语,回到学院,他不分昼夜地背单词,练发音,为了准确发出“p”音,他请教老师、同学,直到准确为止。

他给自己定下标准,每天必须背出多少单词,否则就不休息。就这样,他以惊人的毅力,很快就过了语言关,可以用俄语直接听课了,直至精通了这门外语。

直到当了空军司令员,从不放松学习,即使工作再忙,也定期看苏联的《军事思想》杂志摘要,凡有价值的就组织翻译,提供给其他首长看。

他始终关心着空军的翻译工作,经常用两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如何学好外语:“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天天交谈,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学习外语,好比盖房子一样,单词是砖头,文法是水泥。只要你有恒心,下苦功夫,把单词都牢记住、啃透它,灵活地占有它,就有了盖房的砖瓦,再弄清文法,一串联起来就成文章了,也就是盖出房子了。”

他还不断教育翻译,每个字都要认真,包括标点符号,一句话反复看,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等自己绝对有把握了,才能落笔。

1946年11月初,根据东北局的决定,刘亚楼前往佳木斯精简后方人员,以充实第一线。

在此期间,他白天向干部了解情况,忙于调查核实留守工作人员,晚上听完汇报之后,便拿起一本俄文版《红军参谋业务条令》,一边看着俄文,一边口述中文,由两个参谋轮流记录,回哈尔滨后,又经几次认真修改,才印发东北野战军各级司令部,给参谋人员带去不小的帮助。

俄语刘亚楼苏联中苏民航沃隆科夫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